装备大数据与安全实验室
发布人:军民融合处  发布时间:2017-06-27   动态浏览次数:1008

实验室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容:

实验室紧密围绕军事装备大数据与安全技术研究领域,结合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四川省经济社会建设对大数据和军民融合的需求和实验室现有的研究基础、发展目标,从理论支撑、技术架构、应用扩展三个层次和内容处理、内容安全、融合应用三个方面确立了三个研究方向:“大数据智能处理”、“大数据安全技术”和“军民大数据融合技术”

1大数据智能处理

1)空间目标图像处理

主要研究内容:

●基于图像复原技术的空间目标高清晰重建算法研究:研究自适应光学的成像过程,分析影响其成像质量的各种因素;研究图像噪声对图像重建带来的影响;研究使用自适应光学系统校正残差对重建算法的影响。

●空间目标多波段图像融合技术研究:研究空间目标在不同波段成像的图像配准技术;研究同一目标不同波段成像图像的像素级融合,探索适用于自适应光学图像的融合方法;在像素级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目标图像的特征级融合方法,实现在融合图像中对不同波段特征的表征。

●空间目标识别与编目:空间目标监视,掌握空间态势,对空间目标进行测轨、预报、编目和识别;目标轨道识别,目标形态识别和目标光谱特性识别。

2)弱小目标探测跟踪识别

主要研究内容:

●毫米波弱小目标探测与跟踪:毫米波成像特性分析;毫米波辐射成像的图像预处理理论体系,有效抑制背景、杂波强度,增强弱小目标强度,得到具有更高SNR辐射图像;毫米波辐射图像中微弱目标检测算法,实现从辐射图像、图像序列中准确监测静止和移动微弱小目标。

●红外弱小目标探测与跟踪:红外成像特性分析;红外辐射成像的图像预处理理论体系,有效抑制背景、杂波强度,增强弱小目标强度,得到具有更高SNR辐射图像;红外辐射图像中微弱目标检测算法,实现从辐射图像、图像序列中准确监测静止和移动微弱小目标。 

3)压力敏感涂料图像处理

主要研究内容:

●试验图像噪声抑制与畸变修正技术研究

●曲面标记点特征匹配和图像对准技术研究

●二维压力分布建立和三维压力重构技术研究

●原位校准光强融合和虚拟测压孔技术研究

●三维表面压力数据后处理与分析

4)生物启发的计算模型与应用研究

5)数据空间的内在结构特征驱动的核方法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研究基于数据空间的内在结构特征的分类算法;

●结合基于数据空间的内在结构特征的分类算法,研究基于数据空间的内在结构特征的回归算法;

●研究基于数据空间的内在结构特征的数据域描述算法;

●理论上分析数据内在结构特征驱动的新算法的理论性质。这些基于新思想的核方法可应用于人脸识别、目标探测、视频追踪、图像检索等领域。

6)初级视觉与图像视频理解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初级视觉特征提取及重构:角点、尺度点、边缘、线条、纹理等初级视觉特征的提取、描述及重构。

●运动摄像机下的运动目标检测:在摄像机的各种复杂运动模式下,从视频数据中获取显著运动目标区域的确定标注点,进而获取运动目标区域、分析运动目标的运动矢量。

●复杂动态背景建模,背景不变的运动目标特征点提取及描述。

●地面军事目标探测与识别、生物特征提取与鉴别。

7)多模态自适应融合识别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基于稀疏表示的二维连续质量空间生物特征质量评价方法,根据稀疏表示样本重构和编码分布特性与样本质量的相关性,设计多种生物特征间兼容性佳和噪声适应性好的互补性连续生物特征质量评价指标。

●研究契合多模态生物特征间独立性特点的多模态联合稀疏表示模型,设计如何在多模态联合稀疏表示过程中,保障同一样本类的各模态编码向量总体一致时降低向量间各对应分量的耦合度的优化算法。结合所研生物特征质量评价算法实现多模态自适应融合身份辨识,实现在样本质量较好时充分利用该模态判别信息,在质量较差时有效抑制其消极影响。

●研究通过聚类分析选择少数竞争类形成有限规模字典来克服稀疏编码效率问题,并优化有限字典内类间结构关系来提高身份验证精度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设计稀疏匹配指标,结合多模态联合稀疏表示、生物特征质量及学习型分类法设计多模态自适应融合身份验证算法。

2 大数据安全技术

1)密码技术与安全协议

●密码技术

●安全协议

2)多媒体大数据安全

3)保密通信序列及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

●跳频通信序列分析与设计:跳频图案的伪随机性和跳频图案的密钥量使跳频系统具有保密性。研究序列的理论界、密钥量(频点个数)、汉明相关性、随机性以及线性复杂度。

●扩频序列在物联网安全中的应用:传感器网络是物联网实现的核心。主要分析传感器网络系统安全性,研究扩频序列对系统安全的影响。

●扩频序列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扩频序列应用在智能电网中,可以有效的提高网络安全性及系统的利用率,研究智能电网系统中序列的统计概率及分布。

●高非线性函数在密码中的应用:分析高非线性函数性质,利用函数构造线性纠错码,然后利用构造的纠错码,提出密钥共享协议。

3军民大数据融合技术

1)开源网络情报舆情监测

●Web文本信息挖掘与搜索智能技术

●社会网络及其安全性研究

2)多源异构大数据融合

●机场高效协同运行策略--机场空地高效协同策略及处理机制研究

●航天侦察异构大数据研究

3)军民融合无线电电磁频谱监测

电磁频谱监测融合体系构建研究;

军民电磁频谱监测融合核心技术研究。

科研团队:

学术带头人介绍:

何明星,大数据安全方向带头人。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四川省第三届教学名师,四川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议专家。1990年于重庆大学数学系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3年于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华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教授、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密码学与信息安全、无线和移动网络安全。特别是在密钥管理理论与技术、网络安全协议方面有比较深入的研究。2002-2003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与服务基金委员会(DAAD)奖学金资助留学德国哈根大学,参加中德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国际质量网(IQN)的研究和开发,其部分成果在汉诺威国际信息技术及通讯博览会(CeBit2003)上展示,获得好评。回国后,连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重点科技项目、四川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等10余项纵向项目的研究。在电子商务安全技术、无线局域网密钥管理、面向群组的分布式网络密钥管理、基于时间特性的密钥容侵管理等方面获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为我国密码核心技术、网络信息安全基础理论创新做出了贡献。先后在Pattern Recognition、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twork Security、Journal of Electronics、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电子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铁道学报、AINA 2010ICA3PP 2009ProvSec 2008ARES 2008WISA 2008CANS 2006ISPEC 2006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 其中40余篇被SCI、EI检索。还担任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IEEE Communication Letters、 Information Sciences、电子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等近10种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审稿人。曾任多个国际会议的 TPC委员和分会主席。先后到德国、英国、法国、日本、荷兰、韩国、新加坡、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短期学术访问和交流。

杜亚军, 军民大数据融合方向带头人。 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5年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博士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第六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西华大学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 搜索引擎技术、网络舆情监测技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项目、国家部属八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纵向课题的研究,并集体获得国土资源部(原地矿部)二等奖、集体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150篇,其中被SCI检索论文10篇,EI检索论文40余篇, 学术成果也多次在国际会议上报告,受到同行专家的关注,论文多篇次被国外学者索要、引用。副主编本科教材2本,合作出版论著1本。

裴峥, 男,1968年3月出生,博士,2004年5月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学院电气工程博士后站出站,2004年5月到西华大学任教,2005年12月破格晋升为教授。主要从事不确定性推理、逻辑代数、无线电信号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实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省部级项目3项,在《Information Sciences》、Fuzzy Sets and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System》、《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ve Computing, Information and Control》、《ICIC Express Letters》、《自然科学进展》、《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系统工程学报》、《模糊系统与数学》等上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其中,SCI/EI收录60余篇。

彭宏,男,生于1966年,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省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长期在第一线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教学科研工作,以生物计算、机器学习和图像处理为主导研究方向。在国际上,模糊膜计算模型的提出者和主要贡献者,首次提出了基于模糊膜计算的故障诊断模型的构建方法,并成功地应用于电力系统故障诊断。在膜计算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主持或主研国家自然基金2项、省部级基金项目8项,以及20余项产学研项目,经费600多万元。发表论文近97篇,其中SCI收录26篇(其中1和2区论文11篇,ESI高被引2篇),EI收录43篇,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2篇,论文被引用近600次,SCI它引百余次。授权专利5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1项。

唐明伟,男,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2012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至今,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被SCI/EI检索30余篇(含今年被录用的)。目前,主持包含教育部基金在内的省部级三项、教育厅重点基金一项、西华大学重点科研基金项目一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国家“863”计划项目一项、四川省科技厅项目一项以及多个保密项目,国家发明专利3项。

高志升,男,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四川大学视觉合成图形图像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图像分析理解。作为主要完成人主研国防973专题项目2项,国防预研重点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和主研省部级项目8项,其它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EI检索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申报发明专利5项。

牛宪华,女,博士,副教授。2006年获西南交通大学工学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计算机系副主任。曾荣获西华大学唐鸿军奖教金三等奖。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密码学会会员,电子情报通信学会(日本)会员。 已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了30多篇相关研究论文。发表论文的学术刊物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IET Communications、IEICE Transactions on Fundamentals、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等。长期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Science、IET communications、IEICE Transactions等国际一流期刊审稿人。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西华大学重点科研基金,西华大学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西华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杰出人才项目,主南交通大学博士生创新基金。